gg

北京卷高考语文大作文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时间:2024-06-08 09:33 来源:新华网-北京阅读量:4727   

议论“历久弥新”的经典、思想、文化,对“朋友圈点赞”发表看法,为“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提建议……昨天,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一结束就引发热烈讨论。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在保持试卷结构、考查内容、试题类型稳定基础上,今年语文北京卷继续突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特色,以贴近时代形势的话题和素材,对考生实现价值引领。

“我一看到题目就有了灵感”

今年大作文题目依然为二选一,都是命题作文。其中,题目一请考生以“历久弥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二要求考生以“打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记者在多个考点随机采访发现,大部分考生选择议论文“历久弥新”。“题目提供的背景材料很丰富,我一看到题目就有了灵感。”北航实验学校考点一名考生回忆,导语中提到了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给了他很大启发。他选择从北京古建修复、文化传承入手,阐释自己对“历久弥新”的理解。也有部分考生选择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成长路上打开心扉、打开思路的故事。

“话题既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又能引导他们思考自身成长和国家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夏宇说,题目能引发考生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性和发展性问题,也与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巧妙呼应。

在考试院专家看来,两道作文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所倡导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继承和再创造的总体精神。以议论文为例,考生不仅可以把文学、艺术、思想等作为话题,也可以把视野扩大到民族精神层面,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活力与更新,思考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内在原因,从“历久弥新”的意义、方法、价值等多个角度进行写作。

微写作点评“朋友圈点赞”

微写作三选一,考查角度各有侧重。

夏宇解读,第一小题侧重考查说理能力,试题要求考生对“朋友圈点赞现象”发表看法。“这一话题具有信息时代的生活特点,话题贴合当下现实生活,体现了语文与时代发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小题请考生为“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目的地提建议,旨在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第三小题侧重于对抒情方式的考查,要求考生以“月的独白”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因此,试题带有广阔的写作空间。而月的独白又赋予月人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为考生添加了个性化创作空间。”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凡说。

试题贴近教材稳中求新

除作文外,语文试卷各板块都重视创设多种情境,依据情境特点设计任务,突出对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的考查,力图稳中求新。

以古诗阅读为例,试题选取了唐代诗人李贺著名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四首,形成了体裁、题材一致,但在具体内容、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的一组诗歌。“选诗既呈现出与教材的关联,也体现了对考生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相比单篇诗歌,组诗的形式拓宽了考查范围,在整体阅读和比较阅读方面大大丰富了考查维度。”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凤潇说。

古诗阅读还充分体现了素材与教材的融通。四首诗中的“其五”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上也有体现,试题取材于《墨子》,其人其文考生在初高中阶段都有所涉及。

考试院专家表示,试题也给老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重视教材中经典作品在文化素养中的意义,要充分、灵活地利用教材的学习任务等。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