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坚定信心走好民营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4-03-28 15:28 来源:网络阅读量:6939   会员投稿

民营银行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尝试,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面临四个方面“灵魂之问”。一是银行是涉众服务的“公共品”,民营银行是私有产权属性,能否建立好的治理机制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确保不出现风险外溢。二是银行是强信用行业,民营银行作为弱资质的主体,能否处理好“强与弱”的关系,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市场主体。三是银行是高度同质化的行业,民营银行有着特色化的定位导向,能否处理好“同与特”的关系,切实找准市场定位和发展路径。四是银行是长周期行业,民营银行发展时间较短,能否处理好“长与短”的关系,经历周期的检验,实现稳健经营。过去十年间,民营银行奋力求索、认真作答,用积极的发展成效初步回答了这四个“灵魂之问”。

民营银行发展模式得到初步验证

民营银行试点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自2014年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工作以来,国家陆续在全国播下了19颗普惠金融的种子,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提升金融市场活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经过十年培育发展,19家民营银行从零起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民营银行整体发展较快,部分民营银行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产品、服务创新,向小微普惠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金融服务,显著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覆盖面。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新增了3.1亿自然人和近800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其中作为民营银行主力客群的小微普惠客户占绝大多数。民营银行为消除征信白户和服务普惠小微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新网银行为例,五年前每百名客户中约有7.6名信用白户,目前信用白户占比仅为0.3%。近年来信用白户数量大幅减少,说明由于民营银行的发展和大型银行的服务下沉,有效扩大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得更多的普惠客群从中受益。

据统计,全国19家民营银行几乎都在成立后的第二年,最迟第三年实现了盈利,显示出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经营效率。截至2023年末,全国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净利润超过200亿元,资产质量保持良好,不良贷款率1.55%,发展质效优于行业整体水平。在近年来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民营银行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体现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坚定民营银行良好治理的信心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民营银行规范运营、高效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总体来看,民营银行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能够比较规范透明地开展经营。从监管综合评价来看,全国19家民营银行的评级落位较好,没有高风险银行。实践证明,民营银行是可以通过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来保障和促进健康发展的。

从新网银行的实践看,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起“良治”的局面。一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民营银行市场化运作首要是选好股东,核心是对良好公司治理的理解和承诺。股东按照公司治理原则办事,规范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形成不向高管团队派遣人员、不干预银行日常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共识,真正形成规范的“三会一层”治理格局。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民营银行坚持围绕促进发展这个中心来统筹推动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融合,通过党委班子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公司治理的基础作用,提升各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良性互动,形成工作的全面合力,更好地推动民营银行健康发展。三是坚持风险隔离。民营银行做好公司治理重点是隔离风险,关键是抓住关联交易管理这个“牛鼻子”。民营银行在实现与股东间人、财、物彼此独立的同时,只需通过严控与股东的关联工商企业授信这一招便能有效隔离与股东的风险。对其他必要的关联交易,可以按照实质穿透和提档升级的原则进行管理,确保交易的合规性和公平性。

坚定民营银行做小做微的信心

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市场化运营策略,民营银行大体上都选择做小做微。经过十年发展,全国19家民营银行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小微、普惠金融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几家数字银行积极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有效破解了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识别难、作业成本高的难题,扩大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以新网银行为例,开业以来始终坚持“两个主要做”,主要做主流银行未能充分覆盖的客群以及主要做技术能够管控风险的业务。作为普惠金融尖兵,新网银行数字信贷服务惠及全国众多欠发达地区和金融服务薄弱客群,实现了832个原国贫县全触达,全行70%的个人客户为新市民,100%的企业客户为小微企业。得益于新网银行的大胆尝试,相当一部分小微客户获得了正规金融的初体验,逐渐进入主流银行的服务视野。在普惠金融道路上,新网银行既充当了“扫雷尖兵”角色,又是缓解“融资贵”问题到缓解“融资难”问题的桥梁。如果说最开始做普惠、做小微业务是落实监管特色化、差异化定位的被动自觉,那如今新网银行仍然坚持做小做微已经成为主动的战略选择。

作为中小银行,坚持做小做微是民营银行最恰当的市场定位。一方面,契合发展定位。国家设立民营银行就是希望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民营经济、小微普惠客群提供服务,做小做微符合监管部门对民营银行的定位以及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初衷。同时,广大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的特征,高度契合作为中小银行的民营银行的能力边界。另一方面,市场空间较大。尽管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客观来讲,我国市场空间大、地区发展差异大,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和空间仍然很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民营银行服务广大小微客群,尤其是未能被主流大型银行覆盖的小微、普惠客群,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商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持续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坚定民营银行数字化风控的信心

民营银行诞生于我国银行业上一轮快速发展的末期,行业原有的发展红利逐步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民营银行选择了走技术化发展路线,采取数字化风控模式。经过十年发展,民营银行数字化风控在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被证明是可行、可靠的。以新网银行为例,始终坚持技术立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构建了覆盖贷前、贷中和贷后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风控体系。这一体系经受住了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和新冠疫情等非常态挑战,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银行数字化是一体两面,业务流程数字化是形式,风控能力数字化是灵魂。民营银行用十年的探索,证明数字化风控是完全可行的。一是具有大样本、广覆盖优势。民营银行应用数字化风控的时间不长,但业务发展快、样本量足够大,其中新网银行等几家数字银行均有着千万级以上的客户数量、上亿笔的放款记录、万亿级以上的放款规模。民营银行数字化风控“大样本量”和样本的“广覆盖面”较好地弥补了时间周期长度的不足。二是结果可验证、可复现。银行风险管理保持风控结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民营银行以量化管理为核心的数字化风控,经过上亿笔业务的验证,被证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稳定性。在相同的假设和客户特征下,使用相同的模型能够得到基本一致的风险表现,结果具有可验证和可复现性。三是逐步形成长周期能力。民营银行的数字化风控能力在十年的实践中不断进步,经受住了经济形势变化考验和新冠疫情极端风险的挑战。民营银行还积极利用极端冲击样本开发长周期模型,持续完善数字化风控体系,有效应对长周期和跨周期的风险考验。

数字化风控是按照“主体+行为”的逻辑,基于高维变量的复杂决策过程,离不开多模态数据的融合运用。在数字中国的基座之上,小微企业数据饱和度和多样性也已达到了风险识别的条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风控、自动化审批可能成为银行业的标配。当然,银行风控也要关注“道术结合”,避免陷入一味依赖模型、策略的纯技术路线陷阱。

奋力谱写民营银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全国金融机构都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布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民营银行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创新意识强,在响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有效增强金融市场活力、填补市场需求空缺、促进金融公平普惠。

民营银行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认真总结探索经验,科学谋划长远发展,持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民营银行力量。一是坚持“长期主义”。民营银行需要坚持审慎原则,不以规模、速度、利润作为单一目标,注重平衡好短期增长和长期发展、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确保长期稳健发展。二是坚持“差异化发展”。民营银行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避免陷入与同业机构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三是坚持“普惠金融”。民营银行需要保持发展初心,结合自身实际将业务定位集中在新市民、“三农”、小微、民营经济等领域,通过提供有针对性、便捷的金融服务来锁定目标市场。四是坚持“技术驱动”。民营银行需要走技术驱动发展道路,抓住数字中国的机遇,依靠数字技术有效识别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五是坚持“开放合作”。民营银行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特别是积极与主流银行开展补位合作,“小手拉大手”共同为金融服务薄弱的群体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作者为新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 )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